從行業層面規范制式勞動合同,從管理層面健全生產責任制,從協會層面創造職業歸屬氛圍,才能讓快遞小哥不再只是車輪上松散的“流動大軍”
100多萬快遞從業者中,90%的人沒有勞動合同;有快遞員每天只睡4小時,月工資只有兩三千元……最近一段時間,關于快遞行業的消息不斷出現。所謂“線上流量動,線下車輪轉”,互聯網經濟高歌猛進的今天,線下的資源和管理能不能到位,特別是人力資源能否保持穩定,再次成為觀察相關行業的風向標。
“有這么一群人,一接到他們電話便心情愉悅,幾日沒消息,就牽腸掛肚,遇到刮風下雨,也焦慮擔憂。”生活在互聯網無所不“加”的時代,人們幾乎每天都要跟連通著線上線下的快遞小哥接觸。據統計,2016年我國快遞業務量突破300億件,穩居世界第一;預計到2020年,快遞業務量將達700億件、收入8000億元。值得關注的是,經濟社會上演“速度與激情”的背后,“城市騎士”的勞動權利、快遞行業的扶持規范,卻似乎還在慢車道上。
站在發展的角度,電商的繁榮以及快遞業的健康不可能永遠依靠資本的補貼,也不能總是建立在廉價人力的基礎上。有位快遞小哥平均每天送兩次以上麥當勞,自己卻干了大半年才舍得吃一次漢堡;有人送件途中遇到車禍,卻因為沒有醫療保險而不去治療。管理者、平臺、用戶都需要穿過精美的網購界面,多去關心線下那些風里雨里的人。人海戰術、薄利多銷、賺快搶快的思路,占得了一時先機,卻難為可持續發展之計。
關心人,首要的就是讓快遞小哥們“有保險,有休息,有面子”。每一位快遞員的背影,映照的都是對生活的擔當。高付出、低收入肯定難以持久,更弗論少數公司無合同、無社保的潛規則,以及來自政策、實操、規范等多方面的風險。“苦”不一定能夠阻礙他們的“快”,但作為勞動者缺少權益保護和收入預期,則可能會導致“100人等待入職,而150人在隔壁辦離職”的局面。從行業層面規范制式勞動合同,從管理層面健全生產責任制,從協會層面創造職業歸屬氛圍,才能讓快遞小哥在人生之路、職業之路上一路暢通,而不再只是車輪上松散的“流動大軍”。
更重要的還是職業榮譽感和尊嚴感。快遞業歸根結底是與人交往的行業,從屏幕一端到現實買家、從一個城市的倉庫到另一城市的客戶,傳遞的不僅是產品貨物,更是情緒和人情味。換言之,不管是用戶還是從業者,任何一方的不滿或權益不彰,都會傷及商業環境和社會生態。“快遞員”在2015年已經被正式納入《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分類大典》。包括快遞公司、快遞業和用戶在內的個人和社會,都應該多一分理解和關懷,一絲微笑、輕聲關門、說句辛苦,就是用溫情回饋服務、以善意換取善意。
前些天全國大范圍降雪,內蒙古巴彥淖爾市的一位小哥為了不耽誤送貨,騎上了自己的蒙古馬,引起網上一片喊“帥”;“客戶不能等太久,騎著摩的趕緊走,讓我感到為難的,是時間總不夠”,歌曲《成都》的快遞小哥版也引來不少共情。沒有一個穩定、專業、高素養的快遞員隊伍,很難確保送達質量;沒有一個科學、健全、有激勵的制度規范,也難讓從業者安心舒心。正如《快遞業發展“十三五”規劃》中所指,“教育體系不健全、人才供給不足、結構不合理、素質不高等問題”亟待解決。無論經濟形勢如何變化,人都是支撐其發展的根本,補齊行業保障的短板,從低人力成本的“紅海”駛向高人力素養的“藍海”,我們才能更長久更踏實地擁抱撲面而來的新服務。
《 人民日報 》( 2017年02月28日 05 版)
圖為安裝了識別情緒應用的智能手環。 資料圖片 擁有讀心術,想必是不少人的夢想。能直接讀懂對方的情緒,或許會減少不必要的揣測與摩擦。 近日,麻省理工學院計算機和人工智能實驗室的研究人員,開發了一款可穿戴的應用程序,能根據人們談話時所用的詞匯及語氣,識別話語背后的情緒,促進人們更好地交流。 使用時,只需將應用安裝在健康追蹤器上,就能自... [閱讀]
今年初,中國消費者協會公布了2017年消費維權年主題――“網絡誠信 消費無憂”。中消協秘書長常宇接受采訪,介紹今年消費維權重點工作。 問:中消協2017年主題的含義是什么? 答:第一,倡導網絡經濟下誠信經營,強化網絡經營者責任意識,切實落實法定義務,自覺保護網絡消費者合法權益。第二,建立完善網絡消費者知情權、求償權、交易權以及安全權等方面的消費者權益保護制度,發揮“互聯網+”給消費生活和經濟發展帶來的新動力。第三,發... [閱讀]
摩拜單車又攤上事了!中新經緯客戶端登錄國家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發現,北京摩拜科技有限公司被列入“經營異常名錄”,這是怎么回事呢? 有媒體報道稱,摩拜單車被工商列入“經營異常名錄”。中新經緯客戶端特意登錄國家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查詢,發現果真如此。 國家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官網截屏 經查證,是因為其“通過登記的住所或者經營場所無法取得聯系”,... [閱讀]
自2016年4月份摩拜單車在上海上線后,國內市場上共享單車面世已近一年。經過這段時間的發展,共享單車最初暴露的那些問題解決了嗎?又出現了哪些新問題?用戶對共享單車感知如何?中新網對此進行了走訪調查。 某些共享單車APP定位服務處在“始終”開啟狀態中。 老毛病 ――定位依舊不精準 去年下半年,共享單車出現在北京街頭時,中新網曾對其進行了體驗式調查。近日,中新網又對其進行了走訪調查,發現共享單車在早期被曝的部分問題仍... [閱讀]
? 2017-2020 華舜網 版權所有 華舜文化傳媒主辦 中華人民共和國工信部備案號:粵ICP備17156687號
地址:湖南省長沙市雨花區高升時代廣場 電話:155-7638-1979 投稿郵箱:896711351@qq.com
技術支持:藍蝶網絡科技
我要評論
評論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