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国语露脸久久精品国产ktv|精品欧美在线|国产精品久久久视频|欧美草草|视频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當前位置: 首頁  >> 商會  >> 商會制度  >> 查看詳情

著名紅學家馮其庸去世 其50年前手抄《紅樓夢》剛出版

來源: 華舜網  日期:2017-03-13 10:44:56  點擊:3343 
分享:

著名紅學家馮其庸(圖片來源:人民文學出版社)

北京1月22日電 (黃維、陳苑、陳燦、李巖)距離雞年新春不到五天,我國文學界又痛失一位大師!著名學者、紅學家馮其庸今天中午12時18分在京去世。馮老不僅是著名的紅學家,除以《紅樓夢》研究著稱于世,他還涉獵歷史、國學、文學藝術、考古、文物鑒定收藏等諸多領域,紅學以外的他,更是一位詩人、一位畫家、一位書法家、一位非常優秀的攝影家、戲曲評論家。

“以瓜當飯”:少時艱難求學路

在馮其庸的客廳里,高掛著劉海粟先生題寫的一幅匾額――瓜飯樓。這正是馮老的書齋名,為的是不忘早年“以瓜當飯”的艱難歲月。后來,年過九旬的馮其庸每每說起母親因無米下鍋在廚房暗自抹淚的情景時,都會難以自抑地哽咽片刻。

1924年,馮其庸出生在江蘇無錫前洲鎮一個貧苦農民家庭。因為家貧,讀書變得艱難,也變得奢侈。年幼的馮其庸白天下地干活,晚上挑燈夜讀,把讀書當成了一種享受。

因為家貧書少,得到一本就如獲至寶,拼命多讀,于是成誦。小學之后,馮其庸手里長期只有一部《三國演義》,于是一讀再讀,最先讀故事,然后讀詩詞,最后連毛宗崗的評點也仔細讀了。這正暗合了蘇軾的讀書法,對如何寫作、如何作詩有了很大提高。從此以后馮其庸就更重視評點的閱讀,讀到金圣嘆評點《水滸傳》之后,感覺精美,于是再去求借金圣嘆評點的《西廂記》。接下去再讀《古詩源》《唐詩三百首》時,背誦和摹寫已經頗具功夫了。正是源于早年的勤奮苦讀,才有了馮其庸后來扎實深厚的國學素養。

紅學大家:擔心丟失曾手抄《紅樓夢》

“紅樓奧義隱千尋,妙筆搜求意更濃。地下欲請曹夢阮,平生可許是知音。”2012年出版的《瓜飯樓叢稿》濃縮了馮老一生的學術精華。馮老在為叢稿所撰總序中,用很大篇幅回顧了與紅學數十年的不解之緣,讀之令人感佩。

書中,馮其庸談及與紅學的緣分時稱,“對《紅樓夢》的認真研究,我是從上世紀70年代開始的,雖然在上世紀50年代的批判俞平伯、胡適的運動中,我已經認真研讀《紅樓夢》了。在‘文革’的高潮中,我白天挨批斗,深夜卻秘密抄寫庚辰本《石頭記》,抄了將近一年,小楷狼毫筆抄壞了一大堆,但卻使我對《紅樓夢》開始有了些理解,這就是后來研究《紅樓夢》的一點點基礎。”

馮其庸坦言,之所以想偷偷抄一部保留下來,是因為“萬一《紅樓夢》被銷毀了,我還能保留一部”。“本來最完整的《紅樓夢》是八十回,己卯本只剩一半了,四十一回又兩個半回。庚辰本有七十八回,八十回只少兩回,而且這兩回呢,已經很早就有人補進去了。所以我就私底下托人從圖書館借出來一部庚辰本的影印本。”馮其庸說,借來以后,天天夜里等大家睡了,總得十點以后,他才開始抄。每天限定要抄多少,一般抄到十二點,有時候抄到凌晨一點。而他所用的紙,用的墨,用的筆都很講究。“抄完了這部《紅樓夢》,我對《紅樓夢》有了進一步的認識。結合曹雪芹的時代和家庭遭遇來看,他的家庭是遭到了毀滅性的打擊,最后才會寫出這樣一部了不起的小說。”

作為紅學家的馮其庸是最為人所熟知的,著有《曹雪芹家世新考》《論庚辰本》《夢邊集》《漱石集》《秋風集》等專著20余種,并主編《紅樓夢》新校注本、《紅樓夢大詞典》、《中華藝術百科大辭典》等書。近30年來,中國紅學界幾乎所有的重大活動都有他的功勞,比如說中國紅學會的創立,中國藝術研究院的創立,《紅樓夢學刊》的創立。

今年1月19日,馮其庸50年前手抄的《瓜飯樓抄庚辰本石頭記》終于由青島出版社出版。“我對這部抄本《紅樓夢》真愛到如同自己的生命一樣。”馮其庸曾說。

馮其庸人物漫畫(圖片來源:人民文學出版社)

學術人生:“紅學”之外的“雜家”

馮老的人生就像一個書架,《紅樓夢》被擺放在了最醒目的地方。“紅學”,概括不了馮老的學術人生。

馮其庸是書畫家,其書法被認為是“遠宗二王”;其畫作大取自壯美的山川河流,其以《金塔寺》《取經之路》《祁連秋色》《古龜茲國山水》等為代表的作品,獨創了重彩西部山水,斑斕輝煌,沉著厚重,讓人感受到西部山水的震撼之美。楊仁愷先生評價:“到人之所未到,見人之所未見,其胸中藏有天下奇山異水,故一發而不可收拾也。”

馮其庸是漢畫像磚的研究者,也是中國漢畫學會首任會長。此外,他還是中國戲劇學會副會長,他撰寫的劇評甚為戲劇大家重視,袁世海先生也因此和馮老成為至交,曾請他親臨劇場講解歷史背景與劇情設計。馮先生還涉獵古代戲劇研究,《〈精忠旗〉箋證稿》就是其研究成果。

馮其庸是攝影家。出版過大型攝影集《瀚海劫塵》,專家予以佳評。自1986年至2005年的20年間,馮老以古稀之年陸續完成十進、三登帕米爾高原、兩次穿越塔克拉瑪干大沙漠,實地察看了玄奘取經在中國境內西行和東歸的全部路線,拍攝照片近萬幅。

馮其庸是文學家。在中國人民大學講授古代文學課程時,他出版過《歷代文選》和《中國文學史》,對于《三國演義》和《水滸傳》等都有專門研究,他研究北宋詞風,深得夏承燾先生贊同。

馮其庸還是教育家。2005年,中國人民大學國學院成立,馮老受邀出任新中國第一所國學院的第一任院長。

  • 我要評論

    評論內容*
    姓名

    評論列表

相關新聞

  • 傳承匠心??“北京瀕危手工藝傳承人才培養”項目啟動 傳承匠心??“北京瀕危手工藝傳承人才培養”項目啟動

    北京3月13日電  (記者黃維)為更好地保護北京傳統手工藝文化,讓出現傳承困難的手工藝項目得到延續發展,由北京文化藝術基金提供支持,北京聯合大學藝術學院聯合北京市西城區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共同主辦的北京文化藝術基金項目――“攜手大師,傳承匠心:北京瀕危手工藝傳承人才培養”近日正式啟動。 隨著經濟的高速發展,當代中國人的生活方式正在經歷劇烈變化,文化環境也在悄然改變,不少原本與人們日常生活密切相關的傳統手工藝項目逐漸脫離了公眾視野。而且隨著這些傳統... [閱讀]

  • 中國兒藝2017年首部新戲《李爾王》建組 中國兒藝2017年首部新戲《李爾王》建組

    北京3月6日電  2017年2月28日上午,中國兒藝今年首部新戲《李爾王》在四樓會議室正式召開建組會,中國兒藝院長尹曉東,黨委書記雷喜寧,副院長馮俐、閃增宏,黨委副書記兼副院長楊帆和《李爾王》全體主創、演員及相關部門負責人參加了此次建組會。 此次創排的《李爾王》改編自英國著名劇作家莎士比亞的同名戲劇作品,依托著名翻譯家朱生豪的經典譯本,旨在將世界文化經典以具有觀賞性的方式推介給少年兒童。同時,選擇“四大悲劇”之一的《李爾王》為題材,也是中國兒藝對創... [閱讀]

  • 中國文聯十屆二次全委會在京召開 中國文聯十屆二次全委會在京召開

    北京3月1日電  中國文聯第十屆全國委員會第二次會議2月27日至28日在京召開。會議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會精神,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在文藝工作座談會和中國文聯、中國作協九大開幕式上重要講話精神,系統總結2016年工作,全面部署2017年工作,努力推進文聯深化改革,團結引領廣大文藝工作者堅定文化自信,深入開展主題文藝實踐,為繁榮發展社會主義文藝事業,為筑就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時代的文藝高峰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中國文聯主席鐵凝主持會議。中宣部... [閱讀]

  • 堅決打擊利用網絡新技術新應用傳播淫穢色情信息行為 堅決打擊利用網絡新技術新應用傳播淫穢色情信息行為

    北京2月28日電 近年來,隨著互聯網技術的發展,穢色情信息向新技術領域蔓延,利用網盤、網絡直播、VR(虛擬現實)產品等新應用傳播穢色情信息的現象增多,社會反映強烈。對此,全國“掃黃打非”辦公室及時部署相關監測和打擊工作,組織開展專項行動和集中整治;各地各級“掃黃打非”部門認真貫徹落實工作部署,深化開展“凈網”護苗”等專項行動,嚴查大案要案,嚴懲違法犯罪行為。近期,北京、廣東、浙江等多地陸續查辦了一批利用網絡... [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