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本市召開公立醫療機構康復轉型工作階段性總結會。北京市衛計委相關負責人透露,今年本市將啟動第二批向康復機構轉型的公立醫院,其中西城區廣外醫院等6家醫院榜上有名。
市衛計委去年啟動了首批公立醫療機構向康復機構轉型,其中包括西城區展覽路醫院、朝陽區太陽宮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朝陽區南磨房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大興區紅星醫院、昌平區南口鐵路醫院、平谷區金海湖鎮社區中心等6家機構。如今一年過去,轉型效果如何?市衛計委近日組織專家組對其中五家轉型康復醫療機構進行了綜合評估。
昨天通報的評估情況中,專家組認為,經過一年時間的逐步轉變,目前多數轉型機構的科室設置及布局逐步完善,設備配置基本到位。其中以西城區展覽路醫院為代表,其科室設置基本符合二級康復醫院設置要求,康復工作正在按亞專業逐步開展,取得了不錯的社會效益。
然而,也有一些機構轉型速度還需加快,比如朝陽區南磨房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和太陽宮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前身為社區衛生服務機構,目前僅開展社區門診康復服務,病區正在規劃建設階段,住院康復部分尚未開展工作,現有科室設置不能滿足轉型需求;昌平區南口鐵路醫院康復科的亞專業建設和科室設置仍需進一步優化。
在此次轉型機構評估過程中,專家組發現,專業人才缺乏成為轉型的最大難點。各機構康復治療技術人員的缺口較大,尤其是具有正規執業資質的康復醫學及康復技術人員嚴重匱乏。除西城區展覽路醫院外,其余四家轉型機構康復床位數均未達到總床位數75%,與達標康復床位數相配套的專科康復醫師及康復治療師數量及學歷、職稱結構,遠遠不能滿足二級康復醫院每床0.3名治療師的需求。另外,作為康復專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各機構現有的康復治療師隊伍年齡結構偏于年輕化,缺乏經驗豐富的康復治療師。
市衛計委康復護理處副處長吳婭表示,為破解康復人才短缺問題,預計今年將開展康復治療師轉崗培訓工作,通過此次培訓及考核合格者,可獲得康復治療師從業資格,并允許同級別職稱任命的轉換。同時,北京康復醫院作為康復治療專業本專科大學生實習基地,可為轉型機構優先提供畢業招聘機會,為轉型機構補充康復專科人才。
根據轉型建設目標,三年時間內,這些醫院須至少達到二級康復醫院水平。
今年本市將啟動第二批向康復機構轉型的公立醫院,包括西城區廣外醫院、豐臺區鐵營醫院、海淀區羊坊店醫院、通州區第二醫院、懷柔區第二醫院、房山區韓村河社區衛生服務中心。
馬上就訪
下轉一位康復患者占床減6.2天
昨天下午,一輛999急救車駛入西城區展覽路醫院,醫護人員抬下一位戴著頸托的患者,他剛剛過了手術急性期,從一家三級醫院轉診到這兒進行術后康復。西城區展覽路醫院試點轉型康復機構后,像這樣從三級醫院轉過來的恢復期患者,占到了該院康復患者的80%以上。
展覽路醫院是最早進行康復試點建設的公立醫療機構。該院院長王雪松表示,醫院轉型康復機構后,分別加入了北京大學人民醫院、復興醫院、阜外醫院醫聯體,治療師長期在三級醫院骨科臨床科室進行早期康復的介入治療;與西城區15家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對接,開展康復巡診,康復師實地指導社區康復師的治療、入戶居家改造等實際問題,巡診范圍已涵蓋新西城的大部分區域,有效暢通了雙向轉診渠道,逐步實現了以二級康復醫院為樞紐的三級醫院――二級醫院――社區及居家康復的三級聯動康復模式。簡而言之,手術患者在術后3至5天左右度過手術急性期,可轉入二級醫院進行恢復性治療,當患者具有一定活動能力并養成了康復理念后,便可以轉到社區,該模式有效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質量。
據統計,目前展覽路醫院的骨科康復門診已從試點前的20多平方米逐漸發展到目前74張病床、800多平方米的康復治療區規模,床位等醫療資源的使用率大幅提升,住院次均費用由2010年18780元下降到目前的15643元。同時也幫三級醫院解決了患者的出口問題,有效縮短了三級醫院患者平均住院日,平均轉診一位患者,節省住院天數6.2天,床位周轉率大大提高。(記者 劉歡)
鐘南山接受專訪 王帥/攝 北京3月9日電 (曾璇)“我國的醫療改革一定要從供給端入手,實行醫療領域的‘供給側改革’是解決目前醫療領域諸多難題的重要手段。”2017年3月8日,全國人大代表、廣州呼吸疾病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鐘南山在接受專訪時反復強調。 推進步伐 醫改要從供給端入手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深化醫療、醫保、醫聯動改革”、“全面推開公立醫院綜合改革,全部取消品加成,協調推進醫療價格、人事薪酬、品流通、醫保支付方式等改革”、“全面啟動多種形式的醫療聯合體建設試點... [閱讀]
早春三月,華夏大地春潮涌動,位于揚子江畔的民族制領軍企業揚子江業集團(以下簡稱揚子江)正如火如荼地開展仿制質量和療效一致性評價工作。 近年來,揚子江劍指打造全球一流制企業的宏偉目標,全力開展一致性評價工作,加快進軍大健康產業,積極構建大質量體系,為民族制的國際化、現代化、規范化貢獻一份力量。 加快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在醫產品供給端上持續發力 新常態下,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是中國經濟轉型發展的一把“金鑰匙”。 揚子江業集團龍鳳堂中產業園提取1號車間自動投料機器人 ... [閱讀]
北京3月7日電 (記者高奕楠)全國政協委員、中國工程院院士、以嶺業董事長吳以嶺建議,以中醫養生文化指導健康人群預防慢病,發揮中醫優勢實現慢病早期防治,發揮中醫在慢病急性期治療中的優勢,應用中醫提升慢病患者康復治療效果。 “慢性病已成為重大的公共衛生問題,導致人民負擔日漸加重,進一步完善慢性病防治體系已刻不容緩。”吳以嶺指出,中醫在慢性病防治中具有特色優勢,在長期的臨床實踐中積累了豐富的寶貴經驗,形成了自身的理論體系,可以在慢病防治體系的預防、早期防治、急性期防治、康復治療等多個環節中發揮... [閱讀]
? 2017-2020 華舜網 版權所有 華舜文化傳媒主辦 中華人民共和國工信部備案號:粵ICP備17156687號
地址:湖南省長沙市雨花區高升時代廣場 電話:155-7638-1979 投稿郵箱:896711351@qq.com
技術支持:藍蝶網絡科技
我要評論
評論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