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湖南省漣源市李子灣農業發展有限公司法人王新兵
(本網編輯:何漢斌)金秋十月正是收獲的季節。《三湘兒女》編輯部首席編輯何漢斌等一行三人來到漣源,走進安平鎮唐家村李子灣。一幅喜人的《豐收圖》映入眼簾;滿山的梨子、柚子、葡萄等優質特色水果壓彎枝頭;漫坡遍谷的正宗綠色環保的珠梅土雞鴨鵝成群結隊,追逐嬉戲;專業的豬舍羊圈里,上千頭膘肥健壯的的豬羊歡歌笑語,好不熱鬧……
目睹此情此景,附近的村民無不豎起大拇指,交口稱贊漣源市李子灣農業發展有限公司法人代表王新兵同志:年紀輕輕干勁大,讀書不多鉆勁足,樹雄心、立壯志,誓將千畝荒山變成綠水青山花果山,金山銀山聚寶盆,不愧為當地遠近聞名的創新創業脫貧致富的先行者。王新兵同志近年來先后被評為漣源市十佳科技示范戶、婁底市科技示范戶、婁底市青年創業標兵、2016年度漣源市黨代會代表。他創辦的公司先后被婁底市政府、湖南省科協、中國科協和財政部授予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湖南省先進農村科普示范基地”、“全國科普惠農先進單位”光榮稱號,2015年獲得省農業廳頒發的“無公害農產品產地認定”證書。
少小立志創大業
剛滿18歲的王新兵高中一畢業就跟隨親戚朋友去新疆開采金礦,憑著勤勞和智慧,賺到了他人生的“第一桶金”。但湘疆兩地畢竟隔著千山萬水,故鄉的山水和親人也在時刻召喚游子的歸來。一改偶然的機會,他在電腦上得知西南大學的譚孝衡教授利用自己家鄉的千畝荒山進行特色優質水果和特種養殖而帶領鄉鄰脫貧致富的優秀事跡介紹后,陷入了沉思,自已雖然沒有譚教授的淵博學識,但家鄉的千畝荒山不正是等著有識之士去開發嗎?家鄉的貧困村民不也是正翹著期盼著有人能引領他們脫貧致富嗎?自己不就是這個人嗎?
幾番沉思,幾經周折后,王新兵主動聯系上了西南大學的譚教授,并向他匯報了家鄉的實情和自己的想法,還真誠地邀請他前往家鄉進行實地考察和技術服務。譚教授有感于這個年輕人的創業精神和對家鄉親人的養育感恩之情,欣然接受了他的邀請。在譚教授的精心指點下,王新兵帶領著幾十個村民正式投入到了千畝荒山變果園的工程中,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甚至吃喝在山上。
經過近一年時間的艱辛勞動,首期開發荒山800畝,緊接著從重慶等地引進早熟霞玉梨等品種6萬株,種植600多畝,還套種了其它瓜果。翌年,譚教授又從云南寄來優質甜瓜種,試種20多畝,市場暢銷,獲利60余萬元。喜悅之余,王新兵還將這些優質品種向當地不少農戶推薦試種,獲得了很好的經濟效益。
創新發展現特色
2014年5月,王新兵累計投資1000余萬元著手創辦漣源李子灣農業發展有限公司,開發的霞玉梨、黃金梨、柚子、楊梅、葡萄等優質特色水果暢銷省內各大超市。
與此同時,王新兵的養殖業也做得風生水起:他建起的養豬場現有豬舍近5000平方米,養殖能繁母豬存欄100余頭,牲豬1000余頭,年出欄牲豬2000余頭;他建起的黑山羊養殖基地,擁有500平方米的專業化吊腳樓羊圈,種植了近400畝的草場,引進南非努比亞黑山羊與本地黑山羊雜交,目前,養殖黑山羊400多頭;他建起的專業養雞場,現有珠梅土雞3萬羽,山坡林下所散養的土雞實行全程視頻監控,全稻谷喂養,其肉質鮮美香醇可品,系典型的綠色環保放心土雞。該公司所有的農產品全部注冊為“珠梅”商標且于2015年6月獲得省農業廳頒發的無公害農產品產地認證證書。王新兵在追求經濟效益的同時,更重視生態環境保護。他除了誠懇聽取專家的指導外,還多次去湖南農大學習取經,科學地解決了農村養殖基地排泄物污染環境的大難題。他先后投資50萬元建成了專業的沼氣池,利用豬羊排泄物生產沼氣,再將沼氣池內殘留物作為肥料,建立起了“果、草→豬、羊→沼氣→果、草”的循環生態系統,顯著提高能源的置換率和資源利用率。省人大環資委吳正輝主任到該場進行環保執法檢查時,對此給予了很高的評價,稱這是農村養殖業中的典范。
脫貧致富顯成效
近年來,王新兵先后投入100多萬元,修通了安平塘家至龍塘上柏的約3公里公路,為沿線村民的交通出行和經濟發展插上了翅膀。為解決周邊部分村民飲水難的問題,他又出資5萬元為每家每戶裝上了潔凈衛生安全的自來水。在他的積極倡導和帶領下,先后有112戶村民加盟李子灣農業發展有限公司,種植面積達4000余畝。公司還安置本村及鄰村扶貧建檔立卡戶、殘疾人和困難家庭16戶21人就業。另外還有200多農村剩余勞動力通過王新兵的幫扶而發展種養殖業脫貧致富,每戶年凈增收2萬元以上。
我要評論
評論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