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環境空氣質量優良率僅為16%;2015年和2016年,空氣質量優良率已超90%
本報成都2月15日電 (記者劉裕國)78歲的崔麗芝已連續4年從成都到攀枝花過冬,這次她在仁和區的康養度假酒店一住就是3個月,而且這幾年她每年都叫兒孫們到攀枝花來過年。越來越多的人像崔麗芝一家這樣,對攀枝花留戀不已。春節假期,攀枝花接待游客157.93萬人次,實現旅游總收入13.8億元,比去年分別增長21.95%和31.49%。
2016年,攀枝花市地區生產總值增長8%,達到1014.68億元,首次登上千億臺階。而以康養為引領的旅游業總收入則增長20%,成為新的經濟增長點。
攀枝花素以鋼鐵、煤炭等傳統重工業著稱。2004年,全市環境空氣質量優良率僅為16%,被原國家環保總局列入全國“空氣污染城市”。如何轉型?攀枝花人幾經思考,決定充分利用當地的亞熱帶氣候和四季陽光明媚的自然條件,走好“陽光”路,通過“康養+”推動產業升級,加速城市轉型。
近年來,攀枝花累計投入100多億元,完成600多個工業污染源治理,削減二氧化硫近5萬噸、煙粉塵5萬余噸,關停100多家污染企業。以攀鋼為代表的傳統企業逐步甩掉落后產能“包袱”,輕裝進軍釩鈦高新技術、新材料、新能源等新興產業。
2014年,攀枝花編制創建中國陽光康養產業發展試驗區規劃,舉辦首屆中國康養產業發展論壇。2016年9月,在市第十次黨代會上,“加快建設中國康養勝地”被納入攀枝花“四個加快”發展戰略。以“康養”推進產業融合、結構調整的“攀枝花路徑”逐漸清晰:串聯與融合養老、旅游、農業、醫療、運動等“康養+”產業,催生產業新高地。
康養服務場所69家,擁有康養床位7.3萬張,具備年接待能力10萬人次;10多個現代農業示范基地催生賞花摘果、露營避暑等新型農業模式;6所國家三級醫院及29個省級普通專科醫師培訓基地相繼建成,躋身首批國家醫養結合試點城市;阿署達花舞人間國際康養產業城、普達陽光國際康養度假區已初步形成接待能力……2015年,攀枝花被列為西南三省唯一的全國首批區域工業綠色轉型發展試點城市。
陽光康養產業的快速成長,讓攀枝花市東區阿署達旅游新村農戶的生活變了樣。旅游新村將房屋“托管”給旅游企業,由企業代為打理康養旅游服務,形成了企業進村“打工”,農戶當“老板”的康養旅游經營新模式。村民雷桂紅一家因此過上了小康生活,“原來靠那一畝三分地的收成,家里的生活條件一直不太好。如今在政府支持下搞康養旅游,日子越過越紅火。”雷桂紅說。
2015年和2016年,攀枝花空氣質量優良率超過90%,位居全省前列。“十二五”期間,攀枝花市旅游總收入由2011年的50.5億元,增加到2015年的202.11億元。
福建泉州市委書記鄭新聰代表 打組合拳,守綠色底線 既要“金山銀山”,更要“綠水青山”。泉州是福建省兩個獲得“國家生態市”稱號的地區之一,一直十分重視生態建設,堅決守住環保這條底線。我們抓住水環境治理這個“牛鼻子”,已連續4年在全市開展跨境流域整治。今年2月底,泉州出臺了《全面推行河長制實施方案》,市河長辦掛牌成立,從3月1日起全面實施。我們建立了責任到人的四級河長體系... [閱讀]
本報北京3月13日電 (記者付文)中國氣象局局長、黨組書記劉雅鳴代表介紹,今年將重點推進氣象綜合防災減災能力建設。 劉雅鳴說,目前我國24小時之內的氣象預報準確率達87%,臺風路徑誤差保持在70公里之內,均居世界先進水平。截至目前,我國共發射15顆風云氣象衛星,形成地面、高空、空間三位一體的監測網絡。在地面,已建成6萬多個監測站,覆蓋了全國96.5%的鄉鎮。 [閱讀]
中新社北京3月13日電 (陳溯)13日,網友“kasy瞇嘟”在微博上曬出幾張圖片,圖片中的她和朋友不畏大風天,在高速公路邊的一片小山丘上種下一棵櫻花樹。 暖風拂面、春回大地,“親手種下一棵樹”這項既環保又有紀念意義的活動正在吸引著越來越多的中國民眾。3月12日是中國的植樹節,家住廣州的于麗娟告訴中新社記者,她在植樹節當天帶著兩個女兒協力種下一株小木棉,希望兩個孩子與木棉一起茁壯成長。 福州倉山... [閱讀]
? 2017-2020 華舜網 版權所有 華舜文化傳媒主辦 中華人民共和國工信部備案號:粵ICP備17156687號
地址:湖南省長沙市雨花區高升時代廣場 電話:155-7638-1979 投稿郵箱:896711351@qq.com
技術支持:藍蝶網絡科技
我要評論
評論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