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泉州市委書記鄭新聰代表
打組合拳,守綠色底線
既要“金山銀山”,更要“綠水青山”。泉州是福建省兩個獲得“國家生態市”稱號的地區之一,一直十分重視生態建設,堅決守住環保這條底線。我們抓住水環境治理這個“牛鼻子”,已連續4年在全市開展跨境流域整治。今年2月底,泉州出臺了《全面推行河長制實施方案》,市河長辦掛牌成立,從3月1日起全面實施。我們建立了責任到人的四級河長體系,由市長出任河長,各條河流都有一位副市長擔任副河長和流域長,流域途經的縣、鄉均分段設立河段長,村級還設立了河道專管員。我也要嚴格落實環境保護“黨政同責”和“第一責任人”責任。
建設國家生態城,需要打“組合拳”。我們著力抓好四方面工作:一是存量轉型。抓傳統產業轉型升級,不符合環境和生態建設要求的堅決“出清”。二是增量優選。發展高新集成電路產業、精細循環化工和智能裝備制造業。三是專項整治。從2013年開始在全市開展跨境流域整治,累計投入18.5億元,全市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水質達標率100%。四是機制創新。2005年起從下游受益縣(市、區)依據取水量比例籌集補償資金,用于上游地區生態環境建設。
(本報記者 何 璐 溫素威整理)
湖北十堰市委書記張維國代表
五城聯創,建宜居城市
城市的社會治理水平和老百姓的幸福感、獲得感息息相關。當前,隨著城鎮化的推進,城市規模不斷擴大,城市功能不斷完善,城市社會治理面臨著重大發展機遇,同時也面臨著不少新挑戰。創新城市社會治理,核心在于讓城市提供更多的公共服務和更好的公共環境的同時,實現高效、高速的發展。
“城市管理應該像繡花一樣精細”,要發揮社會各方面作用,這是提升城市社會治理水平的必經之路。創新城市社會治理,需要創新工作思路和機制,找到多方合力的抓手。近年來,湖北省十堰市圍繞群眾需求,掀起了“五城聯創”熱潮,一手抓生態建設、一手抓人文提升,以生態塑形、以人文塑魂,逐步建成生產空間集約高效、生活空間宜居宜業、生態空間山清水秀的城市家園。
“五城聯創”需要多方齊抓共管,實現多元主體的共同治理。只有激發全社會活力,群眾的事同群眾多商量,大家的事人人參與,強調參與意識、過程意識,聚焦影響城市安全、制約發展、群眾反映強烈的突出問題,一點點補齊短板,形成常態長效管理機制,才能讓城市更有序、更安全、更干凈。
(本報記者 程遠州整理)
河南輝縣南李莊村黨支部書記范海濤代表
村子美了,村民更自信
從前的河南輝縣南李莊村,周邊都是小軋鋼廠、小造紙廠、小水泥廠、小碎石廠,排放粉塵太大,村民自我調侃:“吃飯蓋著碗,出門捂著臉,一年吃掉一塊預制板。”2010年開始動工、8個月就完成的“新村再建”,讓村子舊貌換新顏。如今,總共351戶人家,就有160多個垃圾桶,基本上每兩戶住房之間都擱一個,有專職保潔工駕著回收車及時清運。村路通暢了,樓院起來了,服務中心、敬老院和建材市場、農貿市場等公共設施也有了;同時,村里的水塔和老槐樹也還在,“鄉愁”依舊。
環境會影響人。村容村貌干凈、整潔,成年人會主動將煙頭丟進垃圾桶,孩子也會乖乖撿起路上的果皮紙屑,環保意識增強了;天藍水凈,傳染病也減少了,村里老人壽命也延長了,對應地,很多醫療費用也省了。所以,綠水青山就是最好的財富。最重要的,是咱農民的自信心與榮譽感起來了。
一個村莊光靠外面的“輸血”資金來改造村容村貌,是不長久的,必須有靠得住的產業,形成內生式“造血”能力,才能在美麗鄉村上走得更遠。
(本報記者 齊志明整理)
福建泉州市委書記鄭新聰代表 打組合拳,守綠色底線 既要“金山銀山”,更要“綠水青山”。泉州是福建省兩個獲得“國家生態市”稱號的地區之一,一直十分重視生態建設,堅決守住環保這條底線。我們抓住水環境治理這個“牛鼻子”,已連續4年在全市開展跨境流域整治。今年2月底,泉州出臺了《全面推行河長制實施方案》,市河長辦掛牌成立,從3月1日起全面實施。我們建立了責任到人的四級河長體系... [閱讀]
本報北京3月13日電 (記者付文)中國氣象局局長、黨組書記劉雅鳴代表介紹,今年將重點推進氣象綜合防災減災能力建設。 劉雅鳴說,目前我國24小時之內的氣象預報準確率達87%,臺風路徑誤差保持在70公里之內,均居世界先進水平。截至目前,我國共發射15顆風云氣象衛星,形成地面、高空、空間三位一體的監測網絡。在地面,已建成6萬多個監測站,覆蓋了全國96.5%的鄉鎮。 [閱讀]
中新社北京3月13日電 (陳溯)13日,網友“kasy瞇嘟”在微博上曬出幾張圖片,圖片中的她和朋友不畏大風天,在高速公路邊的一片小山丘上種下一棵櫻花樹。 暖風拂面、春回大地,“親手種下一棵樹”這項既環保又有紀念意義的活動正在吸引著越來越多的中國民眾。3月12日是中國的植樹節,家住廣州的于麗娟告訴中新社記者,她在植樹節當天帶著兩個女兒協力種下一株小木棉,希望兩個孩子與木棉一起茁壯成長。 福州倉山... [閱讀]
? 2017-2020 華舜網 版權所有 華舜文化傳媒主辦 中華人民共和國工信部備案號:粵ICP備17156687號
地址:湖南省長沙市雨花區高升時代廣場 電話:155-7638-1979 投稿郵箱:896711351@qq.com
技術支持:藍蝶網絡科技
我要評論
評論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