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壽險公司陸續披露了2月份萬能險結算利率情況。《證券日報》記者查閱萬能險保費較高的10家險企的結算利率發現,雖然行業整體結算利率處于下行通道,但一些險企的結算利率仍處于高位,個別萬能險結算利率甚至連續15個月達8%。
從萬能險銷售政策來看,一些險企3月份重點銷售的萬能險保障期限進一步拉長、收益進一步降低。《證券日報》記者獲得的一份某銀行《2017年3月各家保險公司重點銷售產品》顯示,在該行重點銷售的10家險企的萬能險產品中,保障期限最低為5年,年化收益率最高的僅為4.2%。
收益、規模雙降
今年以來,萬能險結算利率與保費規模均呈下降趨勢。
隨著保監會持續加強對于萬能險和險資舉牌等經營行為的監管和處罰,萬能險保費從2016年下半年開始逐月收縮,2017年1月保戶投資款新增交費(萬能險為主)僅為972億元,同比減少52.4%。券商機構預計萬能險保費下滑趨勢將長期持續。
值得注意的是,前期“資產驅動負債型”保險公司萬能險保費大幅下降,但原保險保費收入激增,保費結構開始優化且負債成本下降。
1月份,安邦人壽、和諧健康、富德生命人壽、華夏人壽、國華人壽、前海人壽和恒大人壽的保戶投資款新增交費(萬能險為主)分別同比減少96.6%、96.2%、27.3%、80.0%、69.8%、99.8%、22.2%。萬能險不再是這些險企貢獻保費的主要產品類型。
萬能險保費減少的同時,這些公司的原保險保費收入實現大幅增長。安邦人壽、和諧健康、華夏人壽、前海人壽、恒大人壽的原保險保費收入分別增長1455%、120%、592%、131%、1839%。因此規模保費并未出現大幅下滑。
對此,以上某險企相關人士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今年公司響應保監會“保險業姓保”的號召,杜絕資產負債錯配現象,進一步優化業務結構,在“規模穩步增,價值三倍增”的戰略方針下,發展內含價值較高的中長期期交業務,業務結構優化升級。
從結算利率來看,雖然個別險企的萬能險結算利率保持高位,但行業萬能險整體結算利率處于下行通道,負債期限不斷拉長。保監會副主席黃洪近期稱,今年年初的萬能險結算利率比2016年上半年大致下降了1個百分點,三年期以上產品占保費比例升至81%。
從一些險企3月份銷售策略來看,萬能險預期收益進步一降低,險企對萬能險的規模也采取限量銷售。上述《2017年3月各家保險公司重點銷售的產品》顯示,該行重點銷售的10家險企的萬能險產品中,保障期限最低為5年,最高為15年。交費方式方面,交3年保6年、交3年保5年等產品成為險企銀保渠道熱推產品。從收益來看,預計年化收益最高的僅為4.2%,最低為3.6%。從銷售規模來看,有1款交3年保15年的產品銷售額度標明“根據合作情況自行安排”,其他產品均有銷售額度限制,額度滿了之后立即停售。
萬能險變化牽動市場格局
根據黃洪提到數據,2016年萬能險業務占市場份額31.4%,與普通壽險、分紅險形成了三足鼎立、均衡發展的局面。由于大型上市險企萬能險保費占比較保費激進的中小險企低,行業萬能險的發展無疑會牽動著整個市場格局的變化。
實際上,數據也顯示,隨著前期“資產驅動負債型”保險公司萬能險保費下降,大型上市壽險公司的規模保費市場占比明顯提升,2017年1月中國人壽、平安人壽、太保壽險的市場占有率分別為20.9%、12.6%、5.2%,較2016年分別提升3.9個、2.2個、0.8個百分點。僅新華人壽由于主動撤銷躉交業務,總保費出現下滑。券商機構預計2018年開始新華人壽的保費和價值將進入更高層次的上升通道。
行業萬能險下滑的態勢使得上市險企發展優勢更加明顯。海通證券預計,2017年1-2月上市壽險公司個險新單繼續快速增長,遠超市場預期,其中平安人壽和太保壽險的個險新單增速預計超過50%,預計中國人壽、平安人壽、太保壽險和新華人壽的全年新業務價值分別增長10%、20%、25%和10%。
從支撐萬能險高收益的險資投資情況來看,今年1月份保監會繼續加強對險資投資的監管,密集出臺監管文件,對保險資金投資作出限制,并對一些險企此前的一系列市場行為作出嚴厲處罰。比如,監管要求不涉及上市公司收購的,股票投資比例與公司償付能力掛鉤;而收購上市公司的行為無法再使用杠桿資金,必須使用自有資金。
廣發證券研報表示,上述監管條例針對性較強,對于過去保險公司大肆舉牌行為將有明顯抑制作用,尤其是利用保險平臺匯聚資金進行杠桿收購行為。從這一點上看,過去一些中小保險依靠大量高成本理財產品(萬能險等)匯聚資金池的激進業務模式將面臨較大監管壓力。
浙商證券研報也指出,在監管趨嚴背景下,過去依靠銷售萬能險迅速擴大規模的險企,未來萬能險年保費將巨幅下降,精力將轉移到開展普通保障壽險業務上。
“真是憋壞了!巨量資金繼續涌入IF、IC。”周二收盤之后,有投資者在朋友圈中說。 上周四晚間,中國金融期貨交易所公布了對股指期貨相關交易細則進行調整的安排,業內人士普遍解讀為股指期貨的松綁信號。此后幾日,市場以連續上漲的表現迎接政策松綁,同時股指期貨也出現較為明顯的資金流入。從主力席位變動來看,近兩日凈多單有增加趨勢,市場情緒偏樂觀。 分析人士指出,股指期貨松綁,阿爾法策略受益或最為明顯。對沖功能恢復,有望提升機構增加股票倉位的信心。另有... [閱讀]
【9:25】繼20日兩市大漲之后,滬深兩市21日微幅高開,上證綜指開盤報3242.22點,上漲0.07%,成交16.35億元;深成指報10338.87點,上漲0.10%,成交14.97億元;創業板報1896.86點,上漲0.10%,成交3.73億元。盤面上,銀行、福建自貿區、鈦白粉板塊漲幅居前。 【11:30】兩市早盤沖高回落小幅收漲,次新板塊超跌反彈。截至中午收盤,滬指報3248.40點,漲幅0.26%;深成指報10383.32點,漲幅0.53%;中小板指報6583.27點,漲幅... [閱讀]
【9:25】滬深兩市周一開盤漲跌互現,滬指開盤報3198.96點,跌0.10%;深成指開盤報10203.02點,漲0.05%;創業板開盤報1884.99點,漲0.11%。盤面上,船舶制造、運輸設備、互聯網、礦物制品、環境保護、海工裝備等板塊漲幅居前;板塊、證券、日用化工、石油、銀行等板塊跌幅居前。 【11:30】兩市早盤震蕩走高,截至中午收盤時,滬指上漲0.79%,報收3227點;深成指上漲0.77%,報收10276點;創業板上漲0.2%,報收1886點。盤面上,白酒、銀行、鋼鐵等... [閱讀]
在多路資金的簇擁下,次新股板塊成為近期兩市的明星品種,張家港行、江陰銀行更是連續5個交易日漲停。 數據顯示,來自上海、深圳、浙江等地的活躍游資席位密集現身多只熱門次新股的龍虎榜單之上。而隨著短期內股價大幅拉升,部分次新股在市凈率、市盈率等估值指標上已嚴重偏離行業平均水平,這一現象在傳統低估值的銀行板塊表現得尤為明顯。 受春節假期影響,兩市節后出現新股發行的短暫“空窗期”。在經歷了上周四個交易日合計8只新股申購后,本周更是僅有一個交易日共2... [閱讀]
? 2017-2020 華舜網 版權所有 華舜文化傳媒主辦 中華人民共和國工信部備案號:粵ICP備17156687號
地址:湖南省長沙市雨花區高升時代廣場 電話:155-7638-1979 投稿郵箱:896711351@qq.com
技術支持:藍蝶網絡科技
我要評論
評論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