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紀念習仲勛誕辰105周年座談會上的發言 張蔚萍
【
華舜網】在習仲勛誕辰百年的時候,我作了《習仲勛同志對黨的事業的歷史貢獻》的長篇發言,共講了他五大貢獻:一是他創建了陜甘邊區革命根據地,對根據地建設做出了重要貢獻;二是他長期從事黨政軍民的政治工作,為黨的思想政治工作和黨政軍團結奮斗作出了杰出的貢獻;三是他長期擔任國務院副總理兼秘書長協助周總理工作,為政府建設和國家經濟、政治、法治和文化事業做出了重要貢獻;四是三中全會以后率先在廣東實行改革開放政策,為新時期打開改革開放新局面做出了重要貢獻;五是他以身作則,嚴格教育子女,為黨培養接班人做出了重要貢獻。因為此發言稿在2013年10月出版的《祖國》雜志上發表,很多朋友都知道我的發言內容,今天不再重復講了。
今天我主要講一講習仲勛倡導的家教家風問題,目的是為了教育下一代。
習近平同志親身受到父親家教家風的影響,深感新時代弘揚優良家教家風的重要性,所以他多次講了家教家風對培養后代的重要影響。今天借紀念習仲勛誕辰105周年的機會,重點講一下習仲勛的家教家風問題。
在講這個問題之前,先回顧一下習仲勛的家史。
習仲勛出生在陜西省渭南市富平縣一個農民家庭。其祖輩一直很貧苦。早在明朝晚期,習家就由江西新淦逃荒要飯到河南鄧縣落戶。1882年(清光緒8年)習仲勛的祖父習永盛舉家逃荒到了陜西省富平縣淡村落戶。后相繼生下習仲勛的父親習宗德。全家靠租佃土地為生,家境過的清貧艱苦。習仲勛就誕生在這樣一個貧窮家里。習仲勛十五、六歲時,父母雙亡。當時正值大革命失敗不久。他是在家庭苦難和民族危亡中奮斗成長起來的。13歲就加入共青團;18歲就加入中國共產黨。21歲就擔任陜甘邊區政府副主席;抗戰時期擔任綏德地區書記。1943年1月,毛主席為他題詞:“黨的利益在第一位”。后來曾同彭德懷一起戰斗,為保衛延安立下了大功勞;全國解放前后,曾擔任西北局書記,后調到國務院擔任副總理兼秘書長。他最愛唱的一首歌就是“東方紅,太陽升”。他對黨對毛主席對人民對祖國無限忠誠。習仲勛就是在這樣家境和成長過程中,形成了教育后代的家教家風。
習仲勛家教家風的主要內容有五個要點,
簡稱“五要”家教家風:一是要坦誠忠厚做人;二是要勤奮踏實做事;三是要有堅定正確的信仰;四是要有博大的真愛和赤子情懷;五是要過著節儉樸素的生活。這五條對習近平的成長影響最大。習近平同志在2001年10月15日給父親拜壽的一封信中可以得到驗證。
習仲勛創立的家教家風具有共產黨人家教家風的顯著特點,他把傳統家教家風與紅色家教相結合,實實在在,全面具體,可學可行。在以往的名人家教中,都是簡明幾個字,如如林則徐世家關于“勤勞”與“節儉”的四字家教家風;宋慶齡父親關于“寬容、獨立、堅強”的六字家教家風;錢學森關于“勤學、奮斗、廉潔”的六字家教家風。這些名人的家教家風比較簡明、抽象,而習仲勛從培養人才出發,講的比較翔實具體,它在傳統中閃耀著紅色光芒,更具有現實意義。我在周總理身邊工作過,直接歸鄧穎超同志領導,她經常夸獎習仲勛“身處要位,但家教很嚴”。其嚴格的家教家風,對子女影響很大,尤其對習近平的影響很大。這就告訴我們,家教家風不僅要有好的內容,而且要嚴格管教踐行。做不到這一點,再好的家教內容,也培養不出好的人才。
習近平擔任總書記以后,高度重視家教家風建設。比如,他在2015年春節團拜會上的講話中指出:“家庭是社會的基本細胞,是人生的第一所學校。不論時代發生多大變化,不論生活格局發生多大變化,我們都要重視家庭建設,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風,使千千萬萬個家庭成為國家發展、民族進步、社會和諧的重要基石。
我們今天紀念習仲勛誕辰105周年,也應牢記習近平這段精辟的論述。在這里,我想起了五千年前黃帝提出的“敬天、愛地、親民”的治國理念;在今天,我又想起了習近平提出的“心術不可得罪于天地,言行要留好與兒孫"的名言。習近平同志一再講他的執政理念就是:“執政為民、敢于擔當"。可見,從先祖到當代,中華民族的家教治國理念一脈相承,并且在繼承中不斷弘揚,在代代傳承中永生。這就是我今天在發言中要說的幾句話,請同志們指正。
(作者:中共中央黨校原毛澤東思想研究室主任、全國育人用人科學專業委員會主任)
我要評論
評論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