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地時間4月15日,法國巴黎圣母院著火,全世界為之哀悼。早些時候,巴黎圣母院標志性塔尖坍塌,其發言人稱,所有木制框架都在燃燒,值得慶幸的是主體結構幸免于難。截至目前,火勢已趨于穩定。巴黎檢方已就火災起因展開調查,火災是否源于圣母院近期的施工修繕工程,暫時無法得到證實。目前所有通往西岱島(巴黎圣母院所在地區)的交通已經中斷,400名消防員隨時待命。【
華舜網】
據英國廣播公司報道,數以百計的巴黎民眾聚集在大橋上及塞納河岸,目睹這悲傷的一幕。他們都沉默了,許多人流下眼淚。
教堂內部首張圖片曝光
巴黎圣母院塔樓起火,一小時后火情迅速蔓延。據法國《世界報》報道,巴黎圣母院大火后,建筑物內部首張照片曝光。
起火是意外,一名消防員受重傷
據英國《衛報》報道,在經過4個多小時救火行動后,根據初步調查,檢察官認為火災是意外發生的。消防部門稱,兩個塔樓幸免于難,消防人員努力阻止了火勢蔓延至鐘樓,一名消防員受重傷。救火期間,許多人跪地為圣母院祈禱,目前仍有許多藝術品留在教堂內,引發擔憂。
法國總統:巴黎圣母院將重建 將發起國際籌款活動
法國總統馬克龍也取消了當天關于“黃馬甲”抗議的全國講話,趕到現場。馬克龍稱避免了最糟的結果,但戰斗尚未結束。他還承諾,法國人民將一起重建巴黎圣母院,并宣布將發起一場國際籌款活動。
圖為火災現場。BBC截圖
巴黎圣母院:古老巴黎的象征
巴黎圣母院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登錄的世界文化遺產,吸引世界各地游客免費參觀。但由于年代久遠急需維修,除了法國政府的資助,巴黎圣母院還希望得到外援,并在去年向社會開展募捐。
圣母院公共關系處負責人表示,現在的經費不足,若要保證兩年的維修,至少需要1億歐元。
巴黎圣母院聳立在塞納河的西堤島上,擁有850年歷史,始建于1163年,并在1345年完工。
圣母院建筑總高度約超過130米,是歐洲歷史上第一座完全哥德式的教堂,具有劃時代的意義,也是巴黎歷史悠久最具代表性的古跡。
巴黎圣母院,是古老巴黎的象征,具有獨一無二的歷史價值和地位;巴黎圣母院創造了獨特的哥特式建筑風格,在歐洲建筑史上具有里程牌的意義;巴黎圣母院像一位歷盡滄桑的長者,見證了法國近代史上的幾乎所有重大事件;法國著名作家雨果創作的同名小說,成為法國文學史上浪漫主義小說的經典之作,曾多次被改編成電影、音樂劇,在世界范圍內具有廣泛的影響。
圖為火災現場。BBC截圖
歐洲建筑史上的里程碑
巴黎圣母院坐落于塞納河的西岱島上,始建于1163年,由巴黎大主教莫里斯·德·蘇利主持修建,竣工于1345年,前后歷時183年。巴黎圣母院形體方正,儀態莊嚴,正面朝西分三層,有三重哥特式拱門,門上立著猶太和以色列28位國王的全身像;另有兩座方形塔樓和一座尖塔。巴黎圣母院開創了哥特式建筑風格的先河,在此之前,教堂建筑多是沉重的拱頂、粗矮的柱子、厚重的墻壁、陰暗的空間,巴黎圣母院一改舊的傳統風格,代之以輕巧的骨架結構,使拱頂看起來更輕快了,空間更寬敞了,光線更充足了,且屋頂、塔樓、扶壁都以尖頂裝飾,盡顯雍容華貴。哥特式建筑風格很快在歐洲范圍內傳播開來,巴黎圣母院的修建在歐洲建筑史上具有重要的里程碑意義。
圖為火災現場。BBC截圖
法國近代史的見證者
巴黎圣母院像一位歷盡滄桑的長者,見證了法國近代史上的幾乎所有重大事件:
1239年,圣路易國王將荊棘花冠放在圣母院。
1302年,法國國王腓力四世為動員全國人民一致對抗教皇,在圣母院組織召開了所有巴黎市民參加的“總議會”,這是法國歷史上有記載的第一次三級會議,標志著市民參政的開始。
1455年,為民族女英雄貞德昭雪的儀式在圣母院舉行。在英法百年戰爭(1337年--1453年)中,貞德帶領法國軍隊抵抗英軍入侵,成為了聞名全法的女民族英雄。1430年,貞德在一次小沖突中為勃艮第公國所俘,隨后被英國人以重金購去,由英國當局控制下的宗教裁判所以異端和女巫罪判處火刑,于1431年5月30日在法國魯昂當眾處死。20年后英軍被徹底逐出法國,貞德年邁的老母親說服教宗卡利克斯特三世重新審判貞德的案子,最終1455年為她平反,并在圣母院內為貞德塑像,被尊稱為“圣女貞德”。
圣女貞德塑像
1804年,不可一世的拿破侖在圣母院加冕稱帝。尷尬的是,拿破侖的皇冠不是由教皇,而是由他自己戴在頭上的,法國著名畫家大衛的杰出作品《加冕式》將這一幕描繪得淋漓盡致。
1831年,29歲的雨果發表了轟動法國文壇的小說《巴黎圣母院》。
1944年8月26日,法國人民在圣母院里舉行巴黎解放紀念典禮。
1945年,法國人民在圣母院宣讀了慶祝第二次世界大戰勝利的贊美詩。
1970年11月12日,法國人民在圣母院為他們尊敬的戴高樂總統舉行了隆重的葬禮。
資料:新華社、央視新聞、環球網、《嘆為觀止的世界文明奇跡》等
我要評論
評論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