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華舜網】(本網記者:劉冬香 劉德鑄)湖南省寧鄉市東湖塘鎮麻山村,山環水繞,風景秀美,天然之寵兒,人間之樂土。初夏的第一道陽光把村子點綴得溢彩流光。中年企業家劉建華先生就出生在這里。
今年5月2日,我們記者一行來到這里,采訪了劉建華先生,我們被他俊朗的身材,樸素的裝扮和健談的舉止所吸引,我們更被他艱苦創業、奮力拼搏、創新謀發展的精神所感動!

九華門窗 劉建華
劉建華1979年出生于麻山村,父母是土生土長的農民,雖然家境貧寒,但父母勤勞樸素的品質自幼就薰染著他的心靈,使他立志努力拼搏,改變人生。“屋漏偏逢連夜雨”,由于母親過早的去世,使這個原本困難的家庭更是雪上加霜,但劉建華和姐姐在父親的支撐下,沒有氣餒,依然在困難中奮然前行。他就連自己讀初中的學費,都是靠自己勤勞的雙手掙來的。
14歲那年,為了減輕家庭的負擔,劉建華毅然來到廈門一家臺資企業打工,從此校園里少了一個聰明好學的學子,忙碌的車間里多了一個少年的身影。在車間里,他用敏悅的目光觀察著一切,一切都是那么的新奇。他虛心向年長的師傅們學習,積極鉆研,勤于思考,努力工作,搏得了工人們的一致贊賞。日積月累,加上自己過人的天賦,18歲那年就當上了車間管理員。
為了向更高的目標邁進,
彌補以前讀書的缺憾,讓知識改變命運,1999年,劉建華先生在廈門大學半工半讀工商管理系并取得了畢業證書。為了努力充實自己,他只爭朝夕,從圖書館學習各種專業知識,或從電腦上學習各種管理經驗。功夫不負有心人,20歲那年就當上了高管,管理著幾千人的大企業。
經過工廠的錘練,劉建華的眼光越來越遠,越來越高,閱厲也更加豐富。用銳利的眼光捕捉商機。2003年,他在長沙學習跑業務,風里來雨里去,了解生意場上的行情及發展趨勢,積累資金,一個月后就開起了門面,經營實木門生意,生意做得風生水起,賺到了人生的第一桶金,結婚生子,買房,一切水到渠成,用不畏艱辛的勞動,終于換來了人生的輝煌業跡。
男人三十而立,其實男人三十也是一道坎。邁過這道坎是樂成,退后一步是懸崖。劉建華先生的而立之年又何嘗不是這樣?2009年,他與朋友合伙辦工廠,當時就有百來號員工,商場如戰場,瞬息萬變,生意不景氣,一下全虧了,一切都回到原點。但他沒有泄氣,而是更加冷靜地觀察分析市場及其發展趨勢,一個品牌意識逐漸在他心中萌發心芽。2013年他把工廠搬回了老家,解決了村民一部分就業問題,對振興鄉村經濟起到了一定的促進作用。

證書展示
近兩年來,劉建華先生依然傳承和發揚艱苦創業精神,勵志篤行,以身踐行,以奮斗成就未來。在提高質量,創立品牌,敢于超越的市場竟爭中求得了一席之地并持續健康的發展。“九華”品牌是他嘔心勵血,艱苦創業的結晶。他2017年9月申請專利,2018年4月榮獲中華人民共和國“實用新型專利證書”。“九華”門窗等系列產品先后獲獎“中國門窗行業十大品牌”、“中國高新技術產品”、“中國最具成長力創新企業”、
“中國門窗行業首選加盟品牌”、“國家科技創新低碳節能產品”及“建材下鄉推進工作試點單位”。
目前,劉建華先生的“九華”加盟廠員工已達三千人,在輝煌的業跡面前,他始終保持著艱苦創業,自強不息的精神,秉持著湖南人“吃得苦、耐得煩、霸得蠻”的特質。在我們采訪中,劉建華先生對當前市場的分析有獨特的見解,他時而諧趣幽默,時而款款而談。他把當前經濟形象地比喻成“馬六甲海峽的咽喉”,把創業平臺比喻成“高鐵”,他說:我們不去投資,我們是創業者,只抓“馬六甲海峽”的咽喉,任何控制力最大是我們的目標。我們做技術支撐,因為技術產生產品,產品產生貿易。我們做品牌孵化,做創業平臺,資源、物流互聯互通,幫助更多創業的人士輕松上“車”、滿意下“車”,輕松賺錢。更讓我們敬佩的是劉建華對科技專業人才的挖掘,儲備,培訓和調拔總是發揮著積極的作用,引領并推動公司在同行業中高速高效的發展。

與劉建華先生(右二)合影留戀
當我們記者問到他:
為什么做產品只對鋁制品門窗這項情有獨鐘呢?他說:“門窗占建筑成份的15%,這是韌性剛性需求。而木材是有限資源,現在國家又大力提昌生態環保,需要低碳節能產品,我國又是鋁礦大囯,所以我們一定要利用資源,科技創新,生產出更多優良產品。特別是農村城鎮化快節奏下,積極響應市委市政府號召,送門窗下鄉,解決了許多農業,交通運輸及專業不足等困難,深受大家一致好評。”
現在,劉建華先生的目光越來越遠,今年開辦了廣東省佛山市九華鋁業有限公司,自己也當選為廣東省佛山市湖南商會常務副會長。我們深信:劉建華先生一定會在改革開放的浪潮中,自強不息,奮勇拼搏,涌立潮頭,璀璨出人生耀眼的光芒!
我要評論
評論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