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華舜網】明式家具是我國古典家具發展的高峰,有著鮮明的時代特征,也代表了那個時代世界家具制作的最高水平。通過了解明式家具經典之作,可以提高我們對
紅木家具的審美水平。
紫檀無束腰裹腿直棖大方凳
裹腿之制,源出自民間的竹制家具,而在裹腿棖上的立柱格內,安裝開孔絳環板是明式家具的常見做法。
此方凳尺寸超過常式,應當是高大正廳中的用具。在凳面下加一道約與凳面同厚的裹腿做垛邊,下再設裹腿做直棖。垛邊與直棖之間安立柱,將每面界成三格。格內嵌裝開長圓孔的絳(tāo)環板,并沿孔起利落挺拔的陽線。直棖與足的相交處安角牙,也起陽線,上下呼應。
明 黃花梨燈掛椅
所謂"燈掛",就是用來承托油燈燈盞的架子,用竹或木制成,四足,有提梁,后背狹而高,可懸掛在墻壁或置放在桌案。靠背椅中造型和它近似的便被人稱為燈掛椅。
此椅搭腦中部削出斜坡,以便頸項倚靠。兩端微微翹起,并略向后兜轉,制作圓渾,給人舒適之感。靠背板獨木無雕飾,向后彎曲,圓婉合度,至底部始有垂直之意。椅盤做出冰盤沿,線腳稍稍內斂。迎面的券口牙子鎪出單尖壺門式輪廓,弧線柔和卻有彈性。踏腳棖下托以極窄的牙條,兩側及背面均為單棖。此椅在同類椅具中可謂造型至為簡練的一種。
黃花梨四出頭官帽椅
此具屬四出頭官帽椅的基本形式。其特別之處在于,扶手和鵝脖相交處有長角牙直落椅面,而常見的多不及其長度的一半。三面壺門輪廓飾以券口牙子,線條圓婉勁挺,可謂柔中帶剛。突出的鉤尖雖小,卻為全椅增添了嫵媚。而足部的側腳之大,超過一般扶手椅,充分顯示出明代家具穩定大方的特色。
紫檀南官帽椅
紫檀南官帽椅傳世甚少,如此精美者尤為可貴。靠背板浮雕云頭形花紋一窠,由四鉤云紋組成,于簡練中見巧思。椅盤的大邊面一根向前凸出,后背一根向里微彎,并非長方形,較為罕見。
黃花梨禪椅
椅盤甚大,寬、深僅差三厘米,成正方形,可容跏趺(jiāfū,佛教徒的一種坐姿)坐,故名曰禪椅。椅盤下安羅鍋棖加矮老(棖子上的小立柱),足底用步步高(步步高式:前棖低,兩側棖次之,后棖最高。)趕棖。該椅體形碩大,用料單細。從古代家具發展的演變來看,禪椅恰好處在宋代流行的靠背扶手三面平齊的大椅和明代流行的玫瑰椅之間,是傳統家具演進過程中的代表,因此具有較高的藝術價值和歷史價值。
黃花梨圈椅
圈椅扶手出頭。靠背板浮雕花紋一窠,由相對的螭龍組成,尾部衍變為卷草,卷卷相抵,既對稱又不破壞圖案。椅兩側有角牙,與靠背板一木為連做。靠背板向后彎轉的弧度大于一般圈椅。椅盤的下三面有券口牙子,是比較堅固的做法。迎面牙條所飾的浮雕卷草紋,與靠背板的花紋十分諧調。
黃花梨圓后背交椅
此椅整體諧調勻稱。靠背板界成三段。上段一窠浮雕近似卷草,乃從雙螭紋變出,卻無動物形象,圓婉有致。中段端立一鼎三足,為圖案化"壽"字。其上有大小兩螭,顧盼有情。下臥一螭,翻滾欲起。寬者鐘纏枝蓮,窄者錘香草紋,黑地白章,燦然奪目。腳踏上用鐵帽釘固定鏤有古老錢、犀角等雜寶長片,尤饒古趣。著地兩根長材與后足相交處用純銀鏨花飾件,是迄今僅見一例。黃花梨圓后背交椅傳世甚稀,此具堪稱上乘。
黃花梨有束腰炕桌
邊抹頗厚,起攔水線。束腰較高,但四足上截不露明。牙條鎪(sōu,用鋼絲鋸挖刻木頭)出壺門輪廓,三彎腿。其不尋常處在于三彎腿的足端圓球又翻出花葉。每面壺門輪廓轉彎處,鎪出兩葉,一在牙條,一在腿足,仿佛兩卷相抵。但在腿足上的一卷確是一木連做,大大耗費了腿足的用料。正因如此,這一做法十分罕見。
黃花梨五足帶臺座香幾
幾面邊框立面稍稍內斂,上下有凹線,中部打洼,類此冰盤沿少見。束腰分五段,刻海棠式窄長凹槽,嵌裝在露而不高的腿足上截側面的槽口內,有托,故為高束腰式。五足之間是五個正頂出尖的壺門輪廊,柔婉修長,仿佛是五個大蓮花瓣。
黃花梨無束腰裹腿直棖主桌
此桌面心由兩塊板拼成,在八仙桌上比較少見。
黃花梨有束腰內卷球足條桌
小條桌長度不及一米,牙條正中鎪出壺門拱尖,與束腰為一木連做,四面不設棖。此桌足端馬蹄向內卷轉,以圓球為結束,足下并承以底部切平的圓球。圓球的支墊再加上足腿的修筑,予人翼然飄舉之感。
黃花梨獨板圍子羅漢床
此床的特點是四足的馬蹄非常扁薄,此種馬蹄多出現在方形的腿足上,而它屬于這一類型中的最薄者。其次,名貴木材家具如用獨板更顯貴重考究,故獨板優于攢框裝板,而此床反其道行之,明明三塊獨板圍子,倒做成攢框裝板的模樣,出人意料。看來,匠師是藉新奇與變化來破除獨板的光素平整。
此小幾原材必須美好如玉,無瑕無痕,再經巧匠鎪割,才能制成。它看似簡單,但制作工藝繁復,對工匠手藝要求極高,所謂"貌似平淡實神奇"。而這也符合明代文人的審美標準,反映了當時文人的趣味,并可從此窺見他們的哲學思想。
我要評論
評論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