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国语露脸久久精品国产ktv|精品欧美在线|国产精品久久久视频|欧美草草|视频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當前位置: 首頁  >> 國際  >> 關注中國  >> 查看詳情

吳南生:披露特區誕生內幕, "要殺頭就殺我" !

來源: 永遠的新三界-公眾號   日期:2018-04-12 20:20:24  點擊:3454 
分享:
深圳市首任書記、市長,深圳經濟特區拓荒牛,廣東省政協第五、第六屆主席吳南生,因病醫治無效,于2018年4月10日16時19分在廣州逝世,享年96歲。
  深圳市首任書記、市長,深圳經濟特區拓荒牛,廣東省政協第五、第六屆主席吳南生,因病醫治無效,于2018年4月10日16時19分在廣州逝世,享年96歲。
人物檔案:
吳南生,1922年生于汕頭市,1936年參加革命,1937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44年赴延安中央黨校學習。抗日戰爭勝利后由延安赴東北,1949年隨軍南下,曾任廣東省委宣傳部長,中共中央中南局副秘書長、農辦主任。“文化大革命”結束后,任廣東省委常委、省委書記(時設省委第一書記)。1979年,倡議籌辦廣東3個經濟特區,兼任廣東省經濟特區管理委員會主任,深圳市委第一書記、市長。1985年起,歷任廣東省第五、六屆政協主席。
他是改革家,也是作家、書法家、書畫鑒賞家。晚年捐出珍藏書畫,義拍上千萬元助學,倡議并捐資設立“廣東大學生重癥救助基金”。
吳南生披露特區的誕生內幕
他說“要殺頭就殺我”!
他曾說,特區最大的貢獻,就是大膽地從舊體制中沖破出來,引進了市場經濟,這也是特區成功的根本原因。體制改革還要繼續進行,特區還要繼續扮演打先鋒的角色。
1922年吳南生出生于汕頭市,抗戰勝利后由延安赴東北,后隨軍南下,曾任廣東省委書記,1979年倡議籌辦廣東3個經濟特區,兼任廣東省經濟特區管委會主任、深圳市委第一書記、市長,是廣東經濟特區的主要開拓者。
1981年后,雖然不再兼任深圳市委第一書記、市長,但仍是省委分管特區工作的第一責任人,直到1985年轉任廣東省政協主席。
2008年12月,冬日的蓮花山依然草木蔥蘢,鮮花綻放,一群年逾古稀的老人來到山頂廣場,為首的一位滿頭銀發,但神采奕奕。他,就是廣東思想解放、改革開放的先行者,經濟特區的倡導者、實踐者和見證者吳南生。
是他,主動向省委請纓辦特區,發出“要殺頭就殺我”的豪言;是他,在中央和省的大力支持下,大膽突破死水一潭的舊的計劃經濟模式,在深圳特區闖出一條以“引進外資、實行市場經濟為主”的新的發展道路。
在紀念改革開放30周年之際,86歲高齡的吳老專程和夫人從廣州來深,其意義不言而喻。他認為,特區最大的貢獻,就是大膽地從舊體制中沖破出來,引進了市場經濟,這也是特區成功的根本原因。體制改革還要繼續進行,特區還要繼續扮演打先鋒的角色。“大家相信深圳。深圳28年改革開放的成就讓人們覺得,深圳的改革是好的!”
小平題詞讓他如釋重負
“此是當年舊戰場,濤聲似鼓動人腸。”吳老與當年曾經并肩戰斗過的老同志、老戰友一起重游舊地,心情十分激動。
“合個影吧!”李灝、周鼎、鄒爾康、秦文俊、司馬魯、羅昌仁、舒成友、劉波、林江、李偉彥、雷力行、郭瑞堂等特區創辦時期的老同志與吳老一起,在小平塑像前合影留念。
吳老凝神地看刻在石壁上的題詞。“這個題詞一錘定音啊,給我們吃了‘定心丸’!”深圳市老領導羅昌仁回憶起當年的風風雨雨,深有感觸地說。
當年特區的創辦,用“石破天驚”一詞來形容也不為過。吳老籌劃特區的第一件事,是研究、起草《廣東省經濟特區條例》。這個僅有2000多字的條例,從起草到公布,卻用了一年多時間,做了13次修改,可謂字斟句酌。1980年8月,全國人大常委會通過了此條例,中國正式揭開了試辦經濟特區的序幕。
創業艱難百戰多。老同志們你一言我一語地回憶起當年之不易。特區初創,與一些人的思想觀念和國家經濟體制格格不入。1982年,“冷空氣”大量南下。什么“上海租界的由來”、什么“特區只剩下紅旗是紅的了”,一時間“山雨欲來風滿樓”。
1983年底,小平同志說,特區究竟辦得怎么樣?我要親自去看看。于是1984年春天,他到了深圳,到了珠海。看到經濟特區確實是辦起來了,確實是闖出一條路子來了,老人家很高興,為深圳、珠海題了字。那些有關興辦經濟特區是是非非的議論基本畫上句號,吳南生這才如釋重負。
憶往昔,崢嶸歲月稠。作為經濟特區堅定不移的推動者,看到深圳今天的變化,吳老滿心歡喜。他說,改革開放是大家共同的心愿,是全國人民的心愿。要改革,就必須有體制上的改革。深圳就是大膽地從舊體制中沖破出來,才有今天的發展。
“體制改革還要繼續進行。不進行體制改革,是沒有前途的!”吳老語氣堅定地說。
中國的市場經濟由特區起步,國人的天下視野從特區刷新。
在國貿大廈頂層的旋轉餐廳,吳老一行透過落地玻璃窗,鳥瞰羅湖和香港上水一帶的城市風光,思緒又飄回了舊時情景。
“羅湖是最早創業的熱土。改革開放前,羅湖是一條通道。外面的人進來,要通過羅湖;里面的人出去,要通過羅湖;外逃的人同樣要通過這里。現在我們看到了,外逃根本沒有了,各個國家的人都來了,這個對比是很清楚的。這說明一個國家,在體制上、在很多方面應該怎么做。”吳老樸實的話語,飽含著許多大道理。
“沒有羅湖的開發,就沒有今天的深圳。”吳老說,最初的計劃并不是首先開發羅湖,原先打算開發上埗或福田區。1980年7月27日,一場大暴雨把羅湖淹成一片汪洋澤國,使他們認識到,工程師們提出的意見是正確的,深圳應該先開發羅湖。
這是深圳特區的決定性戰役。80多萬平方米的羅湖山很快被夷為平地,羅湖小區陡然填高了兩米,低洼處填高了四米。昔日的低洼澤國,變成了道路縱橫、高樓林立的新城。
“羅湖是靠3000萬元貸款作為‘酵母’開發的,不花國家的投資,這是計劃經濟絕對辦不到的。現在回過頭看,特區最大的功勞就是突破,把市場經濟引進來了。應該說,中國的市場經濟是從特區開始的。從深圳、珠海、汕頭開始,到珠江三角洲,到全國。我說市場經濟是個沒有腿的巨人,他走到哪里,誰都頂不住的。”吳老說。
在吳老當選“改革開放30周年風云人物”時,大會的致敬辭中這樣寫道:“辦特區殺出血路……在一張白紙上畫出了最新最美的圖畫,在幾片漁村間建起了最特最靚的都市。中國的市場經濟由特區起步,國人的天下視野從特區刷新。”
市場經濟的引進,使中國經濟進入了世界經濟大循環。吳老認為,這是特區對中國最大的貢獻,也是特區之所以成功的根本原因。他說,馬列主義的基本觀點,從來都不認為社會主義經濟和資本主義經濟是絕緣的。按照馬克思原來的設想,社會主義經濟是在資本主義經濟充分發展的基礎上建立起來的。現在我們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還有一個不斷規范、不斷完善的問題。對它的研究,還要不斷地細化、深化,不是給它戴上一頂“社會主義”的帽子就能解決得了的。作為改革開放的前沿陣地,深圳經濟特區可以把特區建立以來的資料收集一下,作一些科學分析,為后人留下一段歷史,提供一點借鑒。
吳南生與啟功
深圳仍然要扮演先行者角色
深圳市老領導李灝對吳老的觀點表示贊同。這位任期最長的老市委書記補充說:“創辦特區一個很重要的成績,就是通過28年的實踐,明確了要走一條什么樣的道路,這是最大的收獲。中國必須堅定不移地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道路。”
李灝認為,今后,廣東特別是深圳仍然需要扮演先行者、打先鋒的角色。“我希望深圳這么做,深圳也應該這么做。如果深圳不去爭第一、率先、示范,等人家做了才去做,那就沒有很好地盡到特區的歷史責任。”他說。
“大家也相信深圳。因為大家看到了深圳28年的改革開放成就,在他們腦子里,深圳的改革就是好的。”吳老也同意李灝的觀點。
“當然,改革也是某種意義上的革命,需要冒風險,需要奉獻精神,需要解放思想。”李灝說。
“解放思想有大、中、小之分。”吳老幽默地說,小解放,是小青年敢不敢談戀愛的問題;中解放,是觀念上的突破,例如當前很需要觀念上的一“破”一“立”,即破除官本位的思想,樹立納稅人的觀念。現在大學校長是廳級、部級,全世界哪里有?如果大家天天想當官,怎么可能去認真做學問,去真正為老百姓做事呢?還有一些地方官員,借考察之名公費出國旅游,真是不知羞恥。我們不能亂花納稅人的錢!
吳老說的大解放思想,指的是政治體制改革。他說,經濟基礎與上層建筑的關系,是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什么是共產主義?恩格斯在《共產黨宣言》中指出的:在那里,每個人的自由發展是一切人的自由發展的條件。“自由”這兩個字,有的人一聽就怕。“自由”,這不是說不要法律,正因為有了法律保障,才有每個人的自由,也才有整個社會的自由。所以,需要不斷地完善法律,要做到這一點,要做很多改革。最近幾年,我很高興地看到,報紙上很多很有意義的東西出來了,黨中央提出“以人為本”、“科學發展觀”、“和諧社會”一系列理念,我們的國家是很有希望的。
不知不覺,時間已過正午,但老同志們仍談興甚濃。老領導李偉彥還提到,吳老是倡辦《深圳特區報》的第一人。當時辦報面臨經費、設備、人力等方面的困難,吳老態度堅決,話也干脆:“有多少困難都想辦法克服,辦特區要闖,辦報也要拿點勇氣闖一闖。”
現在,《深圳特區報》已發展成為一張在全國有影響的大報。吳老語重心長地回頭對記者說,要辦好一份報紙不容易,報紙上刊登的一點點東西,有時候卻能影響人的一生。所以,報紙一定擔當起它應該擔當的社會責任。要有創新的思想,更好地開啟民智,開啟官智。
“看似尋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卻艱辛。”特區建設已走過的道路,有太多的回憶要講述;特區未來的發展規劃,同樣有滿腔的熱忱與期盼要表達。重溫理想,是為了更好地開拓現在和未來。這些改革老將“殺出血路”的闖勁、勇氣和智慧,對于推進新一輪的科學發展同樣有著重要的啟示和激勵。
  • 我要評論

    評論內容*
    姓名

    評論列表

相關新聞

    暫無信息